尾牙是閩南地區民間傳統節日,商家一般會在這一天舉辦一場活動,作為一年的尾聲,這也是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"先聲"。
那為什么農歷的12月16日,這一天稱作尾牙呢?原來,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,叫做"頭牙";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個做牙,所以叫"尾牙"。
在福建以及臺灣地區較為盛行,一般有三個主要的習俗:
我們都知道舊賬不跨年,但是在尾牙有這樣的一個說法,農歷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。所以,也稱二十二日為"尾期"。"尾期"前可以向各處收湊新舊賬,延后則就要等到新年以后才收帳了。過了"尾期",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賬,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一場。
早期,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雇工人都利用「食尾牙」這一餐來暗示,所以,這算是慰勞日,又是禮貌相送日。所以你可以在尾牙注意一下老板是否暗示解雇或者繼續聘用。
薄餅原本是尾牙傳統的食物,但是到如今,就算是平時也會信手做一個,解解饞。反倒是在尾牙卻很少見。
“一年夥計酬杯酒,萬戶香煙謝土神”,這是早期形容,尾牙場景的詩句,你們的尾牙呢?吃了吃喝還有其他的么?
咨詢熱線
400-0688-959